当前位置: 首页 / 规章制度
智能制造学院实验室安全预案
发布时间:2016-11-22浏览量:828

本着“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”、“沉着应对,遇事不乱,反应迅速,处置果断”的工作原则,保障学生、教师生命及部门财产的安全,特制定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预案。

一、组织机构

组长: 刘纪新

副组长:周淑芳

组员: 岳庆超、宋娟、各实验室负责人、实验员

二、实验室事故防范应急机制

1、成立实验室安全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理小组,明确分工,责任到人。组长每半年应至少召开一次组员会议,安排并落实各项实验室安全工作。定期检查监督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。

2、实验室员工应做好日常检查工作。每天在实验室开门使用前要检查电路、水路、仪器设备等各类硬件设施,及时发现安全隐患,并做到及时处理、及时报告。每天下班时应检查关闭所有的水、电开关,确保实验室安全。

3、组长要督促各员工进行日常检查工作,并做到经常性的随检。对员工反映的涉及安全的问题应及时予以协调和解决。

4、实验室中各类实验器材、化学试剂药品等的管理应严格按照集团有关规定实施。任何人不准私自借用任何物品。实验人员应经常检查实验器材、化学试剂药品的安全情况,及时清理过期药品。对于存放易制毒试剂,要做到双人双锁、不间断监控管理;出现异常情况,立即报告组长。

5、实验人员应认真学习安全防范知识,在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做到自我保护、相互救援、安全地撤离实验室。

三、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

第一条 眼睛进异物处理

1.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,应尽快用用实验室冲眼器大量清水如自来水、去离子水冲洗眼睛,冲洗时不要溅及未受伤的眼睛;

2.可以把整个面部泡在水里,连续做睁眼和闭眼的动作;

3.冲洗后,用清洁敷料覆盖保护伤眼,迅速前往医院。

第二条 烫伤与烧伤

1.烫伤后,要迅速除去热源,离开现场,在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伤口10分钟以上;烫伤较轻无伤口,可用獾油、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;

2.对烧伤者,在隔断热源后,应尽量使其呼吸畅通,然后小心除去伤者创面及周围的衣物、皮带、手表、项链、戒指、鞋等。对粘在创面的衣物等,应先用冷水降温后,再慢慢地除去;

3.当遇到严重烫伤或烧伤病人时,应用敷料(如清洁的布料等)遮盖伤处,立即送往医院救治。

第三条 用电事故

1.一旦发现有人触电,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,若无法及时找到电源开关断开电源时,可用干燥的竹竿、木棒等绝缘物挑开电线,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。切勿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拨电线,切勿用手碰触电者,切勿用潮湿的物件搬动触电者;

2.将脱离电源的触电者迅速移至通风干燥处仰卧,将其上衣物和裤带放松,观察触电者有无呼吸,摸一摸颈动脉有无搏动;

3.若触电者呼吸及心跳均停止时,应在做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抢救,并及时拨打120电话呼叫救护车送医院,途中绝对不能停止施救。

第四条 火灾事故

发生火情时,现场人员须立即采取处理措施,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。

1.首先确定火灾发生位置,并判明起火原因,何种物品着火。

2.迅速查看周围环境,判断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,是否会诱发次生灾难。

3.果断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,正确选用消防器材进行扑救。

(1)木材、布料、纸张、橡胶以及塑料等固体可燃材料着火,可采用水冷却法灭火;但对珍贵图书或档案,应使用二氧化碳、卤代烷、干粉灭火器灭火。(2)易燃液体、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着火,应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、干粉灭火器灭火。

(3)电气设备火灾,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。如因现场情况不能断电,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,不能使用水或泡沫灭火器。

(4)可燃金属,如镁、钠、钾及其合金等着火,应使用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灭火。

(5)废液火灾,如果是有机废液着火,应选用正确的灭火器,并做好个人防护,以免发生中毒或灼伤;如果是腐蚀性废液着火,可用灭火器灭火或干砂等吸附,不可使用高压喷水,以免废液喷溅伤害扑救人员。

(6)固体废物着火,应使用干粉灭火器或砂土进行扑救。

4.根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、危害程度级别,划定危险区,对事

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和疏导。

5.视火情拨打“119”电话报警求救,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。

第五条 实验室爆炸事故

1.实验室如发生爆炸事故,现场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。

2.所有人员应听从现场临时负责人指挥,按秩序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它方法迅速撤离现场。

3.爆炸引发的火灾,按照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的程序处置。
4.爆炸如引发人员受伤,应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。
5.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抢救工作和人员转移安置工作。

第六条 废液泄露事故

1.如发生少量泄露,应使用惰性材料(如干沙)作为吸附剂将其吸收起来,然后按照危险废物处置。

2.如发生大量泄露,应使用惰性材料(如干沙)进行围堵,然后再用吸附剂进行吸收,清理后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处置。

3.严禁使用锯末、废纸等可燃材料作为吸收材料,以免发生反应引起火灾。